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文工团频道演出动态-正文
全总文工团两省三地慰问演出纪实
http://www.workercn.cn2017-05-11 12:59:26来源: 全总文工团
分享到:更多

  全总文工团两省三地慰问演出纪实

  2017年4月23日至5月4日,历时12天,全总文工团“文化送温暖”演出分队,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赴江西省上饶市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庆市两省三地连续演出12场,为12000余名劳模和一线职工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此次“文化送温暖”活动时逢江西省上饶市总工会庆祝国际劳动节,大庆油田首届“石油工匠”颁奖盛典和齐齐哈尔市总工会成立70周年之际。为协助地方工会办好“五一”庆祝活动,全总文工团做了精心准备,派出强大阵容,进剧场、走基层,将《你胸前的奖章告诉我》、《最美是你》、《大国工匠》、《咱们工人有力量》、《自豪的建设者》等歌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歌舞作品,奇幻的魔术《放飞梦想》、晃圈表演《巅峰时刻》、民乐表演《战马奔腾》、《激情梦想》等精彩纷呈的曲艺作品,以及《舒心的日子》、《相聚春光里》、《共筑中国梦》等承载着美好祝福的温情歌曲送到基层、献给职工,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全总文工团开展的“文化送温暖”活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总文工团履行“服务国家大局、服务职工群众”职责的基本形式,也是践行文艺工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神圣使命的具体行动。本轮巡演,全体演职人员在为劳模代表和职工群众送去温暖、带去欢乐的同时,也体验了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学到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加深了对自身使命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将从另一个角度展示本轮巡演中平常中的不平凡。


  精彩演出“背后”的“万里”“风”“情”

  ——全总文工团“五一”慰问演出侧记

  关键词:“万里”

  在一场场华丽表演的背后,有着一个个在幕后辛劳工作的群体,他们很平凡并不起眼但是在演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下面我就用对话和照片的形式一层层掀开他们神秘的面纱。

  时间:中午午餐时间;地点:酒店的大厅;人物:小胖子、杨师傅、宝哥。

  小胖子:杨师傅,刚到啊?

  杨师傅:刚到,今天早上下的高速,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小胖子:我们上午到的,您睡了一会儿没有?

  杨师傅:睡了睡了,今天早上在服务区睡了2个小时,这次开过来3000公里吧,就给了我们不到60个小时,有点累,但总算是没有晚,赶上了!一会我就得把车开到现场,我先吃口饭,一路上都没怎么吃。

  小胖子:行,您忙。宝哥!你黑了。昨天我看健步走的软件你排第一啊?4W+挺牛的,难道杨师傅让你跟着车跑过来的?

  宝哥:我本来就黑。没有,我不是用手机导航嘛,把它放在车上,有的路段不平整颠的,以为是走路呢,我和杨师傅一直轮换着开,真跑哪跑的过来?

  这段对话是我和我们团里负责舞美设备运输的司机间一段简短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这段时间生活工作情况。晚上演出完,卸完台连夜出发,与火车上的演员赶时间,为了保障演出辛勤地劳作着。

  舞美制作中心的同事每次率先到达演出现场,演出完利用一切时间拆卸设备。

  杨师傅、宝哥他们两个人是我们此次团队最先出发的第一梯队,从4月10日到演出全程结束,从北京到贵阳、凯里,从凯里到上饶,再从上饶到大庆、齐齐哈尔,最后返回北京,全程9000多公里,在外20多个日日夜夜,风餐露宿,夜不能寐,“万里”风霜,名副其实。他们这个团队往往最先出发,最晚归队,每一场演出装台、卸台都必须第一时间到达,演员在舞台上一次次华丽亮相都和他们默默付出分不开。

  这张照片是杨师傅刚刚赶到演出现场我随手拍的一张照片,他指着我说:“不要给我拍照,我这一天在车上没时间洗漱,邋里邋遢的,别照。”我说:“我觉得你很美!”

  关键词:“背后”

  有人说:人一辈子都看不到自己的背影,也许它并不伟岸,但是就像朱自清先生《背影》中所描述的,“背后”的故事值得深思。每一次演出“背后”都有一支默默工作的团队,他们身居幕后,所有神经一直紧绷着,关注舞台上每一丝细微的变化,也许这些细节就是一场演出成功与否的关键,接下来我就用我的图片来讲述一下这些精彩演出“背后”的故事。

  歌舞团郑晓菲一直关注着舞蹈演员的位置,从她凝重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这台演出的用心。

  舞美制作中心武旭芳和张卫星一直在交流着舞台上配合的细节和灯光的衔接。

  艺术培训中心张湄正在对舞蹈演员强调问题,歌舞团张丛笑正在与剧场工作人员沟通细节

  灯光师李新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舞台上灯光的变化,

  负责视频的李亚楠、张翔正在调试演出中的视频。

  歌舞团张丛笑正在引导演员行进的路线和情绪的表达。

  文工团党委书记李庆忠进行演出前的动员。

  歌舞团郑晓菲组织全体舞蹈演员开会,强调演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重点。

  负责音响的王紫楠、王瑞华,正在和歌舞团张丛笑协调演出中的一些问题。

  音响师丁洪正在用对讲机和其他人员沟通话筒使用的细节,主持人杨壹迪利用点滴时间为演出做好充足的准备。

  音响师王紫楠正在为演员调试话筒、音响师丁洪正在节目单上标注演出的细节。

  趁着还没有演出赶紧补充一点能量。

  我的图片只能反应演出“背后”琐碎工作的冰山一角,看着一张张照片,体会着照片“背后”的故事,正是有这些幕后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确保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关键词:“风”

  2017年5月3日,全总文工团在大庆1205钻井队和杨海波劳模创新工作室慰问演出,赶上了当地的大“风”天气,就是这场大“风”一下子拉近了演员与职工们之间的距离。当演员们得知职工们为了此次演出已经在大风中等候了1个多小时之后,十分震惊,被职工们这种精神所感染,在那样的大风中表演对所有演员都是一种挑战,演员们纷纷想办法调整自己的节目,通过不断地试验,尽自己最大可能将更多的演出送给这群可爱可敬的职工们。

  在走台的过程中舞蹈演员们被风吹的几乎站立不住。

  魔术师温凯在准备道具过程中,他的道具架子多次被风吹倒,最后只好搬块石头,压在上面,仍不时地关注着他的道具架子。

  演员贾少林刚开始唱忽然一阵大风吹过,不得已将头转向另一侧。

  主持人杨壹迪正在整理被风吹乱的妆容。

  看着演员孙悦蓬乱的发型和就快被吹飞的耳环,变形的面目表情,紧贴身体的肥大工装,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风力。

  虽然这位工人小哥,看起来刚从工地下来,没来得及洗漱换件工服,看着满身的油污,并不整洁但他绝对是“最美的人”。图中在“获”字底下的工人小哥,为了保证条幅不被吹坏影响演出,整场演出就一直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身体支撑着后面的条幅,自己只能远远地瞭望演出的舞台。

  这位戴眼镜的小哥大半场演出都没有离开过这里,双手牢牢握着气球的绳子,不让它飞到舞台上。这个角度他根本看不到演出,后来他的工友看不下去了主动帮他改变了气球的位置,可是就是这样,他只能远远的瞭望舞台,但他却很开心,真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

  看着这位工人大哥眯缝着眼睛,被风吹乱的头发,工人们就是在这样的风中坐了2-3个小时。

  这位工人老哥简短的头发,还自带设备“风镜”观看演出,真是在实践中磨砺出的生活智慧。可是后来听说这个风镜,是工人们的标配,可以想象一下,只有长期在大风中生产生活才会使得这个“风镜”成为工人的标配吧。

  演出结束后,歌舞团张丛笑说:“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辛苦,只是我们演出碰上了这样的天气,而对于这些职工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了。我们演员还可以在车上躲一躲风,可是这些职工呢?他们一直坐在下面看我们演出。想象一下在那样的旷野上工作,一年中至少有大半时间都是在这样的风中度过的,如果在寒冬腊月、数九寒天你们想想工人们是怎样的生活?”

  演员孙悦说:“想着能为这样的工人们演出,就浑身有力量,按理说这几天已经很辛苦很累了,但是今天始终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舞蹈队的演员们表示其实我们今天演出中有几次打开扇子的瞬间还以为扇子被风吹断了,控制起来很吃力,拿扇子的手都有点抽筋了,但是觉得今天的演出最有意义。

  关键词:“情”

  此次“文化送温暖”活动,无时无刻不体现出真“情”与温“情”,“情”感的交流是演出成功圆满的催化剂。“情”,有我们演员之间的,有职工群众对我们演员的,还有演员对职工群众的。

  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充满“情”谊的团队,在点点滴滴中透出了真“情”实感。

  一个小小玩偶也许能为他们单调而繁重的生活带来一点欢乐吧,这是一种“情”怀。

  在火车上过一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生日,作为寿星的舞美制作中心武旭芳主任,脸上像开了一朵花。

  在演出中与观众们互动看似平常,也是常见的,但是全总文工团作为“工人自己的文工团”,这样的互动就有着不同的元素在里面,这个元素就是“情”。

  这位大姐太激动了忍不住搂上了我们的演员,如果没有真“情”根本做出来这样的动作。

  还有这两位被演员霍敬拉上舞台的职工,台风不错。我问霍敬:“你怎么敢把他们拉上舞台的?”霍敬说:“我老早就一直注意着他们两个了,从头开始一直跟着唱,那我还不拉他们上来?”

  还有一种“情”感,是文工团演员们对工人的“情”感,崇敬之“情”。

  文工团团长辛友谊正在和全国劳模大姐亲切交谈。

  文工团党委书记李庆忠正在和92岁的全国劳模亲切交流。

  这一组照片给我的是震撼,整齐的着装、整齐的方阵、齐整的节奏、嘹亮的歌声,无时不体现出纪律的严明,体现出老一辈工人的优良传统,让我有了一刹那的恍惚:梦回追马连营,醉卧万里疆场。

  共和国的长子,老东北工业基地,建国初期,他一直承担着振兴民族工业的使命,也承担了早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老东北工业基地是那个时候人们对科技向往的图腾,半个多世纪一个多甲子岁月过去了,“往昔芳华已不再,洗尽铅华呈素姿”,他留给我们的东西让我奋进,是一种意志,是一种情愫,是一种信仰。当代工人艰苦奋斗、孜孜以求、苦中作乐,在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传承着老一辈“东北”工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代代无私奉献的品质,面对艰难困苦,甘于平凡,不断追求技能巅峰,“匠心”、“匠人”文化融入了灵魂与血脉,我为你们骄傲,伟大的中国工人、伟大的中华民族。(图文/侯梦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小八道湾6号  邮编:100009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